转企改革六周年 中国安能以高质量发展履行新责任新使命

天博手机端app

天博手机端app

  • 首页
  • 天博手机端app介绍
  • 产品展示
  • 新闻动态
  • 你的位置:天博手机端app > 产品展示 > 转企改革六周年 中国安能以高质量发展履行新责任新使命

    转企改革六周年 中国安能以高质量发展履行新责任新使命

    发布日期:2024-12-22 00:31    点击次数:55

    记者18日从中国安能转企改革六周年新闻媒体座谈会上获悉,六年来,作为唯一的施工救援类中央企业,中国安能常态化承担工程救援任务,累计动用8.3万人次,4.6万台次装备,先后完成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抢险、2023年京津冀抗洪抢险、2024年湖南洞庭湖决口封堵等为代表的270余次重大抢险战斗。仅2024年,就参与各类自然灾害工程抢险任务70余起。

    2021年7月,河南发生特大暴雨,郑州京广路隧道被淹。图为中国安能救援队伍全力开展抽排水任务。 资料图片

    2018年9月,原武警水电部队按照党中央跨军地改革决策部署,近万名官兵集体转业,组建为中央企业。六年来,中国安能“一基两翼、三新四成”发展战略逐渐清晰,所属企业由转隶之初的12家增至35家,布局省(市、自治区)由原来的13个拓展到26个,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要地。

    中国安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奕辉在座谈会上表示,转隶后,中国安能以应急救援和工程建设为主责主业,围绕“建设非现役专业队伍”这一基本目标,承担工程救援职责,深耕工程建设市场,纳入国家防总成员单位,成立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中心,在重要流域沿线和重点方向规划建设13个国家级工程救援基地,多支专业救援队,已有8个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

    展开剩余77%

    应急救援科学化、智慧化不断提速

    如今,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作为专业化施工救援队伍,中国安能在科技研发方面先后承担了应急管理部、工信部、科技部“基于水上动力作业平台的溃口封堵成套技术装备”“组合式溃口植桩封堵抢险成套装备”等一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2024年9月,中国安能牵头的“堤防大型决口快速封堵关键技术及团洲垸抢险应用”研究成果,通过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鉴定,由7名院士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由中国安能与中船应急联合研制的水上应急抢险综合平台——“打桩船” 资料图片

    为更好履行应急救援职责,中国安能正按照国务院国资委部署,加强中央企业应急救援综合平台建设,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应对重大灾害事故的联动指挥、协同救援、综合保障和安全应急产业发展能力。

    “当前,依托中国安能建设的中央企业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应急产业服务系统、应急指挥中心等已基本建成,初步具备相应功能,实现了阶段性目标,‘AI+应急’应用场景赋能研究,广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可满足多层级可视化会商、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决策等应急指挥需求,确保指挥决策更加科学、智慧。”中国安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庆丰如是说。

    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发展大局

    六年来,除了应急救援,中国安能紧跟国家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署,积极践行“双碳”、长江黄河大保护、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参与了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涉及抽水蓄能、风光储新能源、生态环保、输变电、管道洞库、矿山剥离以及港口航道、机场场道、公路铁路等领域。

    中国安能参与承建的广西南宁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资料图片

    其中,在新业务拓展方面,大唐普格甘天地二期风电场项目、贵州光照光伏电站工程、龙源天津海晶盐场盐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等重大项目,都有中国安能人奋斗过的足迹。中国安能集团市场经营部部长孙宇介绍,六年来,中国安能锚定“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实现流域性项目合同额占比33.4%、藏青疆及高海拔地区项目合同额占比19.1%,沙戈荒治理项目合同额占比10.6%。业务板块由转企之初的传统水利水电1个领域,拓展到现在的抽蓄、电网、风电光电新能源、水环境治理、水利及防洪减灾、房建及市政、石油洞库及管道等12个领域。

    陈奕辉谈到,应急救援是中国安能的核心功能,工程救援专业能力是中国安能的核心竞争力。转企后,中国安能将救援力量嵌入工程项目,用市场机制磨炼专业能力,闯出了“以工练兵、以工备战、平战结合、建救兼备”这样一种契合工程救援专业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全力筑牢高质量发展人才根基

    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如今,中国安能专业队伍包含土建、爆破、测量、搜救等8大门类140余个工种,拥有一支涵盖水利、电力、地质等领域的专家团队,研发配备了动力舟桥、水上作业平台、水下无人侦测船等6大系列1200多套高精尖救援装备,总结了堤坝一次性成型封堵、堰塞湖处置、电网快速架设等13类国内领先的技术战法。

    中国安能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杨志刚表示,近年中国安能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加强引进培养,夯实人才基础,进一步精心选用调配,优化人才结构。同时,持续深化改革,激发人才活力。截至目前,中国安能人才总量较转企之初增长51.8%,新引进人才占比达40.1%,专业技术人才占比由13.7%提升至39.7%。把懂专业、想干事、敢担当的同志放到关键岗位压担子,大胆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不断激活年轻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

    当前,面对新的形势任务,杨志刚谈到,着眼增强企业应急救援核心功能、提高应急救援核心竞争力,中国安能将从三方面加大力度:一是持续推动人才总量合理增长。特别是今年按照规划建设13个国家级工程救援基地目标,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和成熟技术技能人才。二是持续推动员工能力转型升级。实施“企业家人才、优秀经营管理人才、优秀年轻干部、优秀项目经理、工匠型人才、优秀工程师”六个专项培养计划,特别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新引进人才培训力度。三是持续推动人才制度机制改革。尤其是突出年轻干部培养、科技人才授权赋能,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新气象新生态。

    依然保持军人作风的中国安能救援队员 资料图片

    “作为一支具有深厚人民军队基因血脉的光荣队伍,我们将牢记殷殷嘱托,不忘初心使命,传承‘水电铁军精神’,聚焦战斗力标准,打造工程救援‘野战军’,努力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陈奕辉表示。(中国经济网记者 魏金金)

    发布于:北京市

    栏目分类